新闻资讯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槽罐车泄漏事故抢险救援

2022-05-16 15:17:11      点击:808

摘要:通过对北京市“5·19”东六环氯磺酸运输槽罐车泄漏事故抢险救援过程的详细阐述,分析事故处理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类似事故的处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泄漏;抢险救援

2009年5月19日晚23时43分,北京东六环土桥收费站北向南1km处,一辆装载80余t氯磺酸的运输罐车发生泄漏停靠在路边,泄漏形成约高10m、宽3m、长20m的白色氯磺酸气雾团,向西北方向扩散。北京市消防总队接到报警后迅速出动,在当地政府应急办、安监、环保、交通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及时控制了交通,划定了警戒区域,先后采取侦检、堵漏、转移、倒罐、中和、洗消等措施,经过21h的战斗,成功处置了事故,防止了恶性污染毒害事故的发生,避免了次生灾害,保护了周边居民和过往车辆的安全。

 

一、事故基本情况

 

1.1现场周边情况

事故地点东侧230m是通州区太玉园居民小区,常住人口约4100人;西侧400m是高楼金村,常住人口约400人。南北两侧为东六环主路,距最近的收费站(次渠收费站和土桥收费站)分别为8km和1km。

1.2气象情况

2009年5月19日晚24时,天气晴,风向为东南风,气温为28℃,大气压为99.89kPa,空气相对湿度为31%,风速为5.0m/s。

1.3氯磺酸特性

(1)理化性质。氯磺酸(HClO3S)为无色半油状液体,有极浓的刺激性气味。分子质量为116.52,溶点为-80℃,不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溶于氯仿、乙酸,沸点151℃,相对密度1.77。主要用于制造磺胺类药品、染料中间体、磺化剂、脱水剂及合成糖精等。

(2)健康危害。氯磺酸的人体侵入途径主要有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其蒸气对粘膜和呼吸道有明显刺激作用。临床表现有气短、咳嗽、胸痛、咽干痛、流泪、恶心、无力等。吸入高浓度可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皮肤接触液体可致重度灼伤。

(3)危险特性。氯磺酸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水猛烈分解,产生大量的热和浓烟,在潮湿空气中与金属接触,能腐蚀金属并放出氢气,易燃烧爆炸。燃烧(分解)产物为氯化氢、氧化硫。具有强腐蚀性。

 

二、事故处置经过

 

2.1摸清情况,加强警戒,疏导交通,控制现场

2009年5月19日24时30分,通州消防支队玉桥中队到达现场,经初步侦查了解现场情况为:一辆装载85t氯磺酸的运输罐车发生泄漏停靠在路边,泄漏形成约高10m、宽3m、长20m的白色氯磺酸气雾团,向西北方向扩散。通州支队全勤指挥部到达现场后,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并结合现场情况和到场力量采取如下措施:

(1)通州消防支队组成4个疏散小组会同通州公安分局民警分别对事故现场(六环路)东西两侧下风方向居民区实施动态警戒,如果发现泄漏扩大,居民区酸雾浓度超过空气中可允许指标时,随时通过电台向指挥部汇报情况,由指挥部部署警力立即将下风方向人员向侧(上)风方向疏散转移,确保周边居民人身安全。同时,在六环路下风方向200m处和上风方向100m处分别设置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和封控车辆通行。

(2)玉桥消防中队派3名侦检员携带毒气检测仪,着封闭式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做好对现场实施动态侦检的准备,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槽罐车的泄漏部位进行确认,为指挥的处置决策和特勤队提供第一手资料。

(3)由通州区交通支队负责对事故下风方向(由北向南行驶)3.4km处小圣庙收费站实施交通管制,并在此对由北向南行驶的车辆进行分流,在上风方向(由南向北行驶)距事故现场2km处实施交通管制,并在距事故现场8km的次渠收费站实施分流。

2.2加强防护,实时侦检,稀释降毒,有效堵漏

总队全勤指挥部在出动途中,结合先期到场消防员反馈的信息,利用危险化学品处置辅助决策系统和互联网上的化工引擎系统立即对氯磺酸的理化性质、健康危害、应急处理方法、防护措施等资料进行了查询,并要求先期到场的通州消防支队按照其现有装备进行最高等级的防护,对现场进行先期处置。

5月20日1时26分,全勤指挥部和特勤大队指挥员及方庄特勤中队先后到场,通州区消防支队遂将现场指挥权移交给总队全勤指挥部。全勤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立即协调到达现场的通州区各委办局共同确定了初步行动方案:

(1)进一步对现场交通实施控制,重点对六环路内南北双向事故控制路段中间部分未清出的车辆进行疏导,确保事故处置中无任何无关车辆在控制区内行驶。

(2)特勤中队组织人员对泄漏槽罐车进行侦检,确定泄漏部位并实施堵漏,同时利用三合二洗消药剂对下风方向扩散的酸雾进行稀释降毒。

(3)通州区应急办立即调运生石灰、干沙等物资,对现场泄漏的氯磺酸进行覆盖、中和处理,降低氯磺酸的污染。立即联系2辆40t以上的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做好对氯磺酸事故槽车进行倒罐处置的准备。派交管、安监和通州区公安分局等部门立即与当地乡镇取得联系,寻找附近远离居民区的空旷地带,为倒罐处置做准备。

现场根据行动方案做出战斗部署:方庄特勤中队侦检小组立即着重型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易燃易爆气体检测仪、XΟAM7000毒气探测仪等侦检器材进入现场对泄漏点位置、泄漏量、泄漏面积等进行侦检;洗消小组及时搭建公众洗消帐篷,建立洗消站,对侦检、处置人员做好洗消准备;按比例兑好3%的三合二洗消液,出两支喷雾水枪对下风方向50m处泄漏的氯磺酸所形成的酸雾进行稀释降毒。玉桥消防中队2部水罐车负责向洗消车供水;处置小组穿好防护服随时做好堵漏准备。

侦检小组做好防护后进入现场,在靠近泄漏罐体后发现,由于氯磺酸泄漏后与空气中水分子发生反应冒出滚滚白烟形成酸雾团将车尾部团团包围,并且伴有液态氯磺酸从罐车左后轮挡泥板上方流出,由于酸雾较大,根本无法查出泄漏点的准确位置和罐体破损程度。指挥部调动玉桥消防中队移动式排烟机对现场酸雾进行驱散,在排烟机的作用下,侦检小组彻底查明氯磺酸槽罐车泄漏点位于槽车左后轮胎挡泥板上方的横梁与罐体的衔接处,泄漏点是一个4cm左右的裂缝,泄漏的氯磺酸液体沿着路面向北流淌约30m后通过路边排水槽流向路边排水沟,并在排水沟内形成约10m2左右的污染区。事故泄漏现场,见图1所示。

为防止槽罐车泄漏点受到腐蚀后进一步扩大,指挥部决定由处置小组携带磁压堵漏板进入现场进行封堵,经过处置小组的不懈努力,终于将磁压堵漏板成功吸附在挡泥板上方的横梁与罐体的衔接处,利用磁压堵漏板的侧切面与罐体缝隙的接触,有效减缓了氯磺酸泄漏的速度,同时防止了泄漏的氯磺酸对金属罐壁的腐蚀,为下一步事故车辆的转移倒罐奠定了基础。

在处置小组对罐体封堵的过程中,指挥部派方庄特勤中队6名队员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利用指挥部调来的生石灰对事故现场流淌在路面上及排水沟内的氯磺酸进行覆盖中和处置,大大降低氯磺酸对事故车辆轮胎、路面的腐蚀及事故现场酸雾的浓度。

2.3动态保护,转移罐车,做好倒罐准备

在前期封堵有效控制的基础上,指挥部研究决定立即将事故槽罐车转移到空旷地带实施倒罐处置。根据前期派出的寻找第二处置点人员反馈的信息,距事故现场8.5km处台湖镇大地村东600m处的空旷地带为最佳倒罐处置点。为此,指挥部命令:由交通支队负责将沿途所有路口全部封闭,禁止一切无关车辆通行,并派一部警车和一部消防车护送事故车辆转移,确保途中安全。所有参与处置的人员和车辆提前到达第二处置现场上风方向200m外集结待命。

5月20日凌晨4时15分,事故槽车成功转移到第二处置点,六环路随后恢复交通。根据第二事故现场实际情况,指挥部做出如下部署:

(1)通州区消防支队立即组织力量带领公安民警对下风方向进行警戒,随时准备疏散群众,并调派2辆消防水车占领消火栓并出4支喷雾水枪负责稀释下风方向200m内飘散的酸雾,防止对村民造成伤害。

(2)由通州区应急办报请市应急办协调2辆40t以上的化学品运输车到场实施倒罐处置,同时调派1辆公路洒水车和一车生石灰对六环路第一现场污染的路面及排水沟进行覆盖中和清洗处置;调集1辆120救护车到现场待命,做好应急准备;并调集1台铲土机和1台挖掘机负责协助特勤人员参与现场处置。

消防力量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利用生石灰与干土混合对槽罐车泄漏点进行堆砌封堵。与此同时,现场指挥部命令挖掘机和铲土机在事故车辆南侧2m处挖掘一个深2.5m、宽约3m、长13m、倾角25°的斜坡土坑,为倒罐工作做好准备。

2.4导流转移,搅拌中和,清理现场

5月20日11时,市应急办协调河北省应急办从河北保定调集的2辆槽罐车陆续到场,11时25分,根据指挥部的命令,由方庄特勤中队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利用干粉灭火器对倒罐现场进行保护,由工作人员连接导流管开始实施倒罐,13时5分,第一辆槽车倒罐工作顺利结束,13时18分至14时30分,第二辆槽车成功倒罐完毕,至此,事故槽车内的氯磺酸全部转移。

20日15时,推土机将刹车装置损坏的泄漏槽车推离停放位置,用铲车和挖掘机将遗撒的氯磺酸与生石灰粉反复搅拌彻底中和后进行深度掩埋清理,待事故现场清理完毕后,除玉桥消防中队1辆消防车继续看守现场外,全勤指挥部和其他所有参战车辆全部返回。

 

三、成功经验和不足

 

在这起泄漏事故处置中,全体参战消防员以科学施救为指导思想,各级指挥员靠前指挥、果断决策,战斗人员服从命令、统一行动,冒着剧毒腐蚀和爆炸的危险,克服了天气炎热、照明困难等不利因素,连续作战,发扬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圆满完成了应急救援任务。

3.1成功经验

(1)反应迅速,第一时间调集力量。接到报警后,总队指挥中心根据报警人提供的情况,立即调派通州区消防支队赶赴现场进行先期处置,同时命令特勤大队专业力量和其他增援力量出动。根据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事故处置预案,当即通知北京通州区应急办、公安分局、安监局、环保局、交通局等相关单位到场参加处置。根据119指挥中心命令,防化救援车、防化洗消车、器材保障车、照明车、卫星通信车等15辆战斗车及器材装备在第一时间到位,95名消防员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总队全勤指挥部在第一时间到场组织指挥,为成功处置事故赢得了宝贵时间。

(2)警戒监控,防止了事态恶化。通州区消防支队全勤指挥部到场后,立即协调其他参战力量,成立了现场总指挥部,共同研究确定了处置方案。消防员在下风方向200m处和上风方向100m处分别设立警戒线;交警支队负责在下风方向对由北向南行驶的车辆进行分流,在上风方向实施交通管制;消防员组成4个疏散小组与公安民警共同对下风方向居民区动态警戒并准备疏散转移群众;3名侦检员携带有毒气体检测仪进行动态侦检,为指挥决策提供准确数据信息。由于指挥决策果断,警戒管控措施及时有效,避免了东六环繁多的流动车辆和周围地区居民遭受严重恶性化学污染,为后期成功处置提供了先决条件。

(3)科学施救,技战术应用合理。面对危险,消防员能够严格按照处置程序,没有盲目射水,首先通知有关部门及时调运生石灰、干沙等,对路面上和排水沟内泄漏的氯磺酸采取覆盖中和处理,防止了腐蚀和环境污染。在采用磁压式工具堵漏成效不明显的情况下,为防止造成严重污染,保护群众,尽快恢复交通,采取安全防护押送的方式,果断转移事故车辆至距事发现场8.5km处的空旷地带,利用生石灰与干土混合对泄漏点进行清理。面对无防酸耐腐蚀泵进行倒罐的困难,调集了1台推土机和1台挖掘机,在事故车辆南侧2m处挖掘一个斜坡土坑,将2辆空罐车先后倒入坑内,利用液位差成功导流输转,最终消除了危险。

(4)应急联动,协同作战有力。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的各级领导相继赶到现场,及时成立现场指挥部,各部门之间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通州区应急办及时调集了2辆40t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到场,120救护车及医疗救护人员及时到场待命,环保部门全天候对空气、水土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安监部门不间断地对现场进行检测,及时提供了检测数据和相关信息。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应急相关部门联动协同,为消防员成功处置事故提供了有力保障。

(5)防护洗消,确保了人员安全。消防力量到场后,选择上风方向有利位置设立指挥部,停放战斗车辆,对危险区域严格划分界定,进入重危险区人员着全封闭重型防化服并佩戴空气呼吸器等防护装备,以3人为组编成。为确保安全处置,采取移动式排烟机对酸雾进行驱散。倒罐中,利用手提式灭火器进行安全防护;倒罐后,出水对泄漏罐车底部和轮胎全面进行洗消,将地面上泄漏的氯磺酸与生石灰及沙土混合并深埋,没有造成二次污染。搭建公众洗消帐篷,建立洗消站,对所有进入危险区人员和车辆装备进行了彻底洗消。战斗中,消防员无一人受伤、中毒。

3.2存在问题

(1)基层中队攻坚班(组)的攻坚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攻坚队员对各类化学灾害事故的处置程序、措施、方法还不能完全满足执行紧急事故抢险救援任务的需要,在特勤中队到场前的先期控制处置中措施不够完善。

(2)联动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事故处置中,如对倒罐槽车的社会联动单位调度使用问题上,相关部门协调反应时间较长,长达11h之久,严重影响了事故的及时处置。

(3)处置强酸强碱强腐蚀性化学物质的专用器材装备不足。面对强腐蚀性物质泄漏,面对槽罐车不规则部位泄漏缺乏有效的器材实施堵漏作业。

 

四、几点启示

 

目前,全国各类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和储存等事故发生频繁,特别是跨省长途运输危险化学品时常发生,它们普遍具有强腐蚀性、毒性和高危险性,发生不同类型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要强化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的充分准备工作。

4.1提高器材性能研发有效的堵漏输转工具

目前,特勤中队的堵漏和输转器材配备较多,但由于存放时间较长,造成老化,导致本身材质抗腐蚀、抗酸碱能力下降,不能保证泄漏现场作业,从而影响第一时间的处置;另外,现有堵漏器材还不具备完成强腐蚀性物质的封堵和转移任务。因此,要在保证已有器材的基础上,结合运输等情况,依托科研部门研究专项器材。

4.2提高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训练的针对性

针对操场训练与实际事故现场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情况,要加强训练的针对性,这就需要针对同一事故的不同位置和状态如运输途中槽车罐体多点、有压、液相和气相泄漏等进行深入研究,要多情况多层面多角度研发专用的训练设施,开展针对性实战性强的训练。

4.3开展专题研究积累事故的处置经验

要积极开展腐蚀性、强酸碱性和液化储存物质等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专项研究,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处置程序和安全规程指导消防队使用。

4.4加强协调联动的应急反应能力

灾害事故的突然发生,其现场处置往往需要多家社会联动单位协调处置。因此,除了消防特勤力量外,还应该协调当地政府应急部门,建立完善高效的应急指挥联动机制,做到对突发灾害事故的社会联动快速响应,从而提高突发灾害事故处置的应急反应协同能力。

 

 

往期文章

连载:地球长寿之王、致癌毒物——PFAS的前世今生(一)!

连载:永生不灭的分子PFAS–从崭露头角到原形毕露(二)

连载:永生不灭的分子PFAS–众矢之的又成漏网之鱼(三)

连载:多方立法禁止“C8”-消防泡沫技术何去何从(四)?

整体认识PFAS——系谱图

欧盟对PFOS(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的管理法令

C8污染“魔影”!!!(深度调查长文)

——————————————————————————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于:石祥,邱华(北京市消防总队,北京100035)

中图分类号:X928,TU998.1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0029(2010)06-0525-04

版权归属于原作者。

---------------------------------------

德国斯坦默公司全系列灭火剂产品

均不含PFOA和PFOS

符合所有当前限制条件!

---------------------------------------

众多客户选择的

斯坦默

全球认证

斯坦默 

关于PFAS(PFOS、PFOA等)消防领域更多危害科普文章如下:

不务正业的转载:《黑水DARKWATER》影评

高能预警||水成膜泡沫灭火剂致土壤污染的健康风险分析

松花江水系江水中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污染现状调查

水成膜泡沫(清水/轻水泡沫)AFFF消防泡沫的遗留问题

明知PFAS污染严重,两年来MDL基地无动于衷

驻日冲绳基地泄漏强致癌物,美军:一点点消防泡沫,你也有意见?

全氟辛烷磺酸对雄性鹌鹑生殖毒性影响

在21世纪,消防所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并且仍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不仅涉及灭火材料本身的性能,而且对灭火解决方案的环保性、社会认同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防性和防御性的消防任务特别复杂,并且解决方案需要考虑到各种细节。特别是在工业方面,只能通过丰富多样、成熟的产品,来实现灭火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廉的解决方案。从早期Richard.Sthamer博士创立公司,直至现在公司第5代管理人,我们的目标始终如一: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并且始终尽最大努力满足各类客户的不同需求。自公司于1886年成立于汉堡起,我们始终致力于研制优质的泡沫灭火剂。如今,Dr.Sthamer公司已经是主流的泡沫灭火剂制造商之一。作为一家中型、家族式企业,Dr.Sthamer具备充分的灵活性是商业成功并且使世界各地客户均满意的保证。

现在,Dr.Sthamer泡沫灭火剂已成为灭火材料的代名词。这既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所在。 

捷隆行国际贸易
捷隆行国际贸易
专业的消防灭火剂及应急救援装备供应商,德国斯坦默灭火剂及美国MUDD-OX水陆两栖应急救援车中国总代理。
公众号     

欢迎关注JLH公众号,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请使用环保无毒灭火剂。

编辑:            来源:网终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028-86648377
邮箱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