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浅谈我国石化行业环境风险防范

2021-09-27 12:09:53      点击:779

摘要:石化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具有极大的环境风险。分析我国石化环境风险现状和环境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强化规划环评、优化选址布局,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等等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石化行业;环境风险;防范;应急

 

我国正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转变,以适应国民经济对石化行业的更高要求。然而,石化行业在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燃料、基本原料保障生产的同时,由于大多涉及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物质,易发生火灾、爆炸以及有毒物质泄漏等环境风险。然而,近年来石化行业仍发生如大连石化燃爆污染环境和宁波PX环境群体等事件,说明在环境风险管理和处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欠。因此,如何进一步有效预防和降低石化行业环境风险,对于保障石化工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一、我国石化行业现状

 

目前,经批准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有5个,分别是上海漕泾化工区、江苏南京化工区、山东齐鲁化工区、宁波石化园区和天津南港工业区。初步统计,各省以石化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或工业园区约有50多个,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区域,以大型炼油厂为龙头,依托其产品、副产品为资源,引进相关企业投资中下游产品,形成炼油-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的链式生产体系。

目前除西藏、重庆、贵州、云南、山西无炼油企业以外,其他26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炼厂分布,其中西部11个省区,沿海15个省区,而辽宁、广东、江苏、山东、上海规模最大。截至2011年底.我国近20种石化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排名第1的有合成氨、化肥、纯碱、电石、硫酸、磷肥、染料、农药、轮胎、合成纤维等;排名第2的有炼油、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涂料、塑料制品等:排名第3的有乙二醇、表面活性剂等。

 

 

二、我国石化行业环境风险

 

(1)石化行业环境风险石化行业所涉及的原料、中间产物、产品、辅料等化学品很多具有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两大主要特征。生产过程多处于高温、高压或低温、负压等条件下,一旦发生突发泄漏事故,往往与爆炸、火灾相互引发,且发展迅猛,致使有毒化学品大量外泄。或多点诱发,从点源发展到面源,逸散到大气中、流入水体中,在转移过程或积累过程中对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险性,产生环境风险。根据国内化工行业统计,有关石化行业泄漏、爆炸等风险事故概率为1.0xl0-5次/a。大气污染是石化行业污染的主要方式,石化行业对大气污染指标主要有SO2、NOx粉尘,有机挥发物等。石化废水中除含有石油类、硫化物、氨氮、酚和氰化物外,还可能含有苯、醇、醚、醛、酮、有机磷和金属盐类等。产生的环境风险包括:

①石油类物质漂浮在水面,形成一层薄膜,会阻止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使水中的溶解氧减少,致使水体中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并妨碍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水体的自净作用,使水质变臭

②含有微量油污的水用于养殖或灌溉时。会造成土壤孔隙的堵塞,致使农作物坏死.或被生物吸收富集,然后通过食物链进人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③石油类及其分解产物中的一些有毒物质,如苯并芘、苯并蒽及其他多环芳烃,具有急性毒性或潜在的致癌性,会对生物造成直接毒害作用。一个1000万t/a炼油装置和100万t/a乙烯装置为主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即使经过一系列有效的综合治理、回收利用之后,依然有达到排放标准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其中排人大气的二氧化硫约为4500t/a.氮氧化物约为5000t/a,产生的各类含油、含盐、含硫废水约20000t/d,各类固体危险废弃物大约1000m3/a而以上述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包含了系列石化中下游产业以及精细化工产业.规划面积达到30km2规模的大型石化基地.排放的二氧化硫可能达到7000t/a,氮氧化物约为8000t/a,产生的废水总量大约10万t/d。

(2)事故分类。2010年我国被媒体广泛关注的恶性石油石化事故有l6起.死亡26人,受伤148人从事故性质分类看.违章事故占62.5%.第3方施工外力造成的事故占31.25%.设备老化造成的事故占6.25%。从事故发生的部位看,炼化厂和管道排在前两位,均占事故总量的31.25%。其中,在炼化厂的事故中,有40%的事故发生在地方非法土炼油厂上,其余的事故均与设备维护、检修中的违规操作有关而所发生的管道事故全都是由第3方因盲目施工,意外造成的油、气、化工产品运输管道的外力损坏。其余的事故由钻井平台、油库和油轮平分,各占12.5%。从事故归属分布看,地方石油企业高居魁首,占到总事故量的43.75%。排在第二位的是中石油,事故风险点主要集中在技术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炼化厂上,占其事故总量的50%此外,第3方施工造成的管道事故占事故总量的1/3。

(3)典型事故案例。2011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常减压蒸馏联合装置蒸馏塔塔底换热器泄漏引发火灾,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社会影响较大:同年8月29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储运车间柴油灌区发生闪爆并引发火灾,事故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9万元:2010年5月9日,浦东高桥石化厂区中石化高桥分公司炼油事业部一座轻质油罐突然发生火灾,大火在燃烧3h后得到控制:2011年3月20日,中石化高桥分公司硫化氢气体泄漏,上海多个区都弥漫臭鸡蛋昧,部分市民头晕、恶心。

2011年9月23日中石化上海高桥石化2延迟焦化塔南塔顶部起火,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86万元:2011年l1月l9日山东新泰联合化工有限公司三聚氰胺装置项目发生液冷凝器停车。检修过程中,液体高速喷出,现场发生爆燃,事故共造成15人死亡,4人受伤:2012年2月2813河北赵县克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硝酸胍的一车间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46人受伤,这起事故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危险化学品领域发生的伤亡最严重的事故。

 

三、我国石化行业环境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布局不合理。长期以来,由于流域、区域和城市发展规划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者没有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许多工业园区和化工企业沿江河湖海建设,许多化工或危险化学品企业建在城市饮用水源上游,或紧邻居民区,这些企业一旦发生重特大污染事件,后果不堪设想,环境风险隐患问题十分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68万家石化企业中有占45%建在长江沿岸,有17.7%建在黄河沿岸,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极易形成流域环境事故。以厦门PX环境群体事件为例,项目拟建厂址所在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为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00km2。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工业区周边大量土地用于商住楼开发,环境风险隐患不断积聚,最终导致了城市居民居住环境需求与工业区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集中爆发。

(2)生产工艺落后。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装备水平低,污染防治设施简陋,加之存在侥幸心理,违法排污现象严重,如遇不利条件,极易由常态污染事件转变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2012年5月8日,上世纪50年代的老厂南充炼油厂重催装置液化气产品出装置DN80的管线因一处腐蚀穿孔发生泄漏,泄漏点下方为运转中的高温油泵,易发生着火、爆炸事故。为保障重催装置安全,在漏点处理过程中富气由火炬泄压放空燃烧,导致火炬产生浓烟气体中散发出让人难以呼吸的味道,严重影响到周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另外,由于环境风险意识十分淡薄.缺少社会责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防范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工作不到位,极易由生产安全事故引发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3)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欠缺。石化行业既是高投资、高回报产业,也存在高污染、高风险问题,这些行业特点决定了公众对石化项目的高度敏感一方面公众缺乏参与的平台。中国长期以“政府主导型”为主,普通公众直接参与政府决策的平台较少当公众意见、诉求得不到及时解决和疏导就极易激化矛盾,一有风吹草动即可能发生群体事件,如大连陆续发生的化工厂油罐爆炸、防波堤溃坝等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公众参与信息渠道不畅,公众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在环评文件编制和审批过程中,大多数普通公众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量。同时公众介入时间较短,多为被动牵涉其中,主动参与少石化项目专业性极强,公众不可能了解其生产运营和环境污染状况,更谈不上去理解和客观评价了厦门、大连和宁波陆续发生了PX环境群体事件,从专业技术角度讲,PX只是化工生产中的1种石化产品,属于第3.3类高闪点(25℃)易燃液体。按照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对二甲苯属低急性毒类。美国、日本、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内外各种法规和规定中均未将对二甲苯列为致癌物.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质名单的401种物质中也没有对二甲苯。但由于未能及时疏解公众意愿,加上某些“权威人士”的渲染。当矛盾被媒介、民间高度关注后.由信息不对称导致舆论“谈化色变”,产生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在很多类似大连、厦门PX事件的环境群体纠纷中,如果前期信息公开程度、宣传解释、后期化解疏导等工作充分些.这些环境群体事件是可以减轻甚至避免的。

(4)污染治理与环境修复费用巨大。石化企业生产工艺的特点决定了一旦发生事故都可能是灾难性、毁灭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污染治理与环境修复金额巨大。2010年4月20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沿岸的1座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起火,11人死亡。底部油井泄漏的原油估计达350万加仑。演变成美国历来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泄漏出的原油污染了9970km2的墨西哥湾海域,威胁着600余种动物的安全。被列为国家特大级溢油事故,英国石油公司预计处理这一事件的费用总计达322亿美元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和管理部门非常有必要和企业共同探索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与方法。

(5)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有待加强。我国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化工类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危险化学品贮罐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危险品运输类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等一系列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导文件。由于安全风险评价机构和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机构水平不高,造成目前的许多安全和环境风险评价机构并不能真正地、客观地评估出装置的风险等级,有的评价机构根本没有专门的石化专业人员,对工艺不熟悉,导致很多企业的应急预案流于形式,大大减弱应急处置有效性。而由企业自主编制的环境应急预案,大多摆脱不了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束缚,在环境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内容格式的规范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以及与其他相关预案的衔接性等“五性”方面都存在缺欠。而应急预案的先天不足.也无法正确指导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

 

四、强化环境风险防范

 

(1)强化规划环评,优化选址布局。加强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判定环境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从生产力布局、产品结构、环境承载能力以及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排污管线等公用工程优化配置等方面.综合考虑环境可行性。同时,应杜绝产业布局存在遍地开花的状况石化生产装置适宜集中布置,形成一定规模的石油化工基地,有利于合理利用石油资源和污染物的集中治理,以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2)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熟练掌握专业岗位知识。进一步提高业务技能,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2011年在环境保护部直接调度处理的突发环境事件中,由生产安全事故和交通事故引发的环境事件分别占48.1%和14.2%.是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主要原因。2012年上半年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事件5起,交通运输事故引发的环境事件11起,分别占总数的19.2%、42.3%。所以,必须加强对石化等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的安全和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强化风险防范及应急管理不断探索石化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技术评估与评审工作方法.确保从源头把关,有效防范新建项目安全和环境风险。必须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明确当事故发生时应该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通过教育培训使大家提高实行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自觉性,掌握进行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减少或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也就减少或杜绝了由此而次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3)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准确控制操作条件。加强设备检修和维护设置检测报警系统和连锁控制系统及事故溢油应急设施。针对污水处理厂、固体废物处理厂、危险化学品罐区、原油及成品油罐区、重点污水和废气排放口、油品和天然气长输管道、油品运输车辆等环境安全预警对象设置环境监控设施和环境风险源动态信息管理系统。

(4)完善应急防御、处置和设施建设。制订风险事故应急措施及社会救援应急预案:重视冬季事故高发期的生产管理,提高溢油、爆炸、火灾等事故风险防范和污染控制能力,防止污染事故发生沿海炼化项目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实际配备足够数量的消油剂、围油栏、海上回收溢油环保船。通过专门海洋溢油回收处理公司或专业队伍的有效运作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事故处置。在水污染的风险控制方面。要设置足够大的事故水截流设施(池)。即使发生事故,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消防水、污染雨水以及生产废水等都能暂存于场内。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在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方面,尤其对危险废物的控制.一定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委托有资质有能力的单位处理,杜绝二次污染引发环境风险。在预防二次污染中.还应抓好应急与预警监测,努力做到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及时发现危害人群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有效应对和控制突发环境事件提供数据支持。

(5)强化区域联动,园区共防。在园区内应建立足够大的事故风险防范设施(应急池,公用围堰)。应实行封闭化管理,对入园企业的污染源、危险源进行统一核查登记,实现对园区主要污染源、危险源的跟踪监控,强化园区风险应急管理与联动,并实现与区域环境风险应急体系的对接,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确保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及时、有效

落实部门间应急联动。通过深化与安全监管、公安消防、交通运输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建设,逐渐提高企业和相关部门在处置安全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时的环保意识,避免和减少了次生突发环境事件

(6)重视公众参与、强化信息公开。应让公众全面提前介入,而不局限于项目环评阶段,在前期园区规划时就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在项目立项、环评、土地、安全等审批时进一步细化解决公众诉求,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促进项目建设和公众权益的协调统一同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拓展公众参与渠道。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后果的质疑和误解,通过有效沟通以答疑解惑给利益相关人。在全面监测环境事件事实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审慎的事实判断。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明确的答案,使各种正确信息公开化、明朗化,切断谣言的传播、稳定公众心理.公开完整的信息能给人们面对环境事件的勇气和信心。

 

五、结语

 

石化行业是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扶持的行业,是我国的基础支柱产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是高风险、重污染的行业。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石化环境风险防控在石化产业健康发展中起到保驾护航作用,必须加以强化。应建立起一套源头控制、措施有效、技术可行、指挥有力、监管到位的环境风险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以最大程度的减轻事故发生后对环境的危害,为我国实现“石化强国”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往期文章

连载:地球长寿之王、致癌毒物——PFAS的前世今生(一)!

连载:永生不灭的分子PFAS–从崭露头角到原形毕露(二)

连载:永生不灭的分子PFAS–众矢之的又成漏网之鱼(三)

连载:多方立法禁止“C8”-消防泡沫技术何去何从(四)?

整体认识PFAS——系谱图

欧盟对PFOS(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的管理法令

C8污染“魔影”!!!(深度调查长文)

——————————————————————————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于:边归国(福建省环境保护厅福建福州350003)

中图分类号:X5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064(2013)05—075—03

版权归属于原作者。

---------------------------------------

德国斯坦默公司全系列灭火剂产品

均不含PFOA和PFOS

符合所有当前限制条件!

---------------------------------------

众多客户选择的

斯坦默

全球认证

斯坦默 

关于PFAS(PFOS、PFOA等)消防领域更多危害科普文章如下:

不务正业的转载:《黑水DARKWATER》影评

高能预警||水成膜泡沫灭火剂致土壤污染的健康风险分析

松花江水系江水中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污染现状调查

水成膜泡沫(清水/轻水泡沫)AFFF消防泡沫的遗留问题

明知PFAS污染严重,两年来MDL基地无动于衷

驻日冲绳基地泄漏强致癌物,美军:一点点消防泡沫,你也有意见?

全氟辛烷磺酸对雄性鹌鹑生殖毒性影响

在21世纪,消防所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并且仍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不仅涉及灭火材料本身的性能,而且对灭火解决方案的环保性、社会认同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防性和防御性的消防任务特别复杂,并且解决方案需要考虑到各种细节。特别是在工业方面,只能通过丰富多样、成熟的产品,来实现灭火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廉的解决方案。从早期Richard.Sthamer博士创立公司,直至现在公司第5代管理人,我们的目标始终如一: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并且始终尽最大努力满足各类客户的不同需求。自公司于1886年成立于汉堡起,我们始终致力于研制优质的泡沫灭火剂。如今,Dr.Sthamer公司已经是主流的泡沫灭火剂制造商之一。作为一家中型、家族式企业,Dr.Sthamer具备充分的灵活性是商业成功并且使世界各地客户均满意的保证。

现在,Dr.Sthamer泡沫灭火剂已成为灭火材料的代名词。这既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所在。 

欢迎关注JLH公众号,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请使用环保无毒灭火剂。

编辑:            来源:网终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028-86648377
邮箱咨询